第六届语言测试与评价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办
Rasch-GZ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15至17日,第六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测试与教学》编辑部协办。大会以“语言测评与教学的融合”为主题,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致开幕辞,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主持。国际语言测试学会主席Sara T. Cushing,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外语艺术师范职业学院校长、教育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用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委会副会长金艳,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委会副会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王佶旻,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玲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教育考试机构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聂清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加强英汉语测试界合作,搭建统一的协作平台,为国内语言教学与测评领域的研究人员、考试机构、教育政策制定者交流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提供服务,促进国内外语言测试界的交流。聂校长对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表示肯定,近年来中心致力于英、汉语作为外语的教育和测评研究工作,在国内高校中做出表率,2018年参照国际国内权威英语考试标准,制定并实施以“融合人工智能、突出产出导向、强调技能综合”为特色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标准。
Sara T. Cushing教授在线上报告中全面、深入地探讨了语言课堂中所应用的形成性评价技术。内容涉及采用形成性评价技术的原因、面向产品的形成方法技术(语料库语言学和自动反馈)、形成性评估的过程导向方法技术(眼动跟踪和击键记录)以及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的低技术策略等。
主旨报告中,刘建达教授介绍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就形成性评价应包括的内容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提出了建议。金艳教授着重阐述了考试细则在大规模考试和课堂测试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了考试细则对考试效度论证和改进考试的反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王佶旻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赵宁宁副教授探究了“双减”政策下语文学习质量监测的方法、路径与走向。华南师范大学黄丽燕教授则梳理了中国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任务的认知效度的研究成果,揭示考生在综合写作测试中的认知加工机制。
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组织安排5场主旨报告、6场专题研讨会、8个分论坛及4个工作坊。专题研讨会中,专家学者们从教学视角探讨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享对诊断测评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研究,并分析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能力发展。分组报告中,专家学者们围绕课堂语言测评、诊断性语言测评、语言标准及其应用、在线语言测评、教育评价改革与语言测评等主题展开讨论交流。此外,大会于10月15日安排了4个会前工作坊,主题包括:形成性年轻学习者评价;学习评估中的手段与验证技术;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考试解读及自评设计。
闭幕式上,刘建达会长代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感谢会议主办方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并表示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学术氛围浓厚,参与度高,效果极佳,展示了主题丰富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体现了语言测试与评价近年的成就。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见证了中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而且推动了国内外英汉语测试界的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语言测评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贡献力量。